《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技术?不,为安叔买单。

(文/YZ)仿佛进影院前和出影院后,我不是同一个我了。往日我熟悉的目力所及的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真实了。虚晃晃的,好像在雾中看雪花。然而在影院里,我却被强烈的色彩,魅惑的视效所冲击,一切竟是那样真实。

阳光里浮动的灰尘、纹理清晰的皮肤、身临其境的战场,简直不能用炫目来形容。也许只能是身临其境后的目瞪口呆。画面超亮、清晰度极高,人物动作流畅,似乎银幕之中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将人卷入其中。高速运动流畅精准,视觉元素精美绝伦,银幕仿佛变成了一扇神奇之窗,就像任意门一样通往另一个世界,一切呼吸静止了,面前是电影中的人物,我们无限接近他们。我们屏息凝视,生怕打扰他们,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在看电影。

这次是李安导演时隔四年之后,又一次的亮剑。而这次的3D、4K、120帧的高标准更为这部电影聚焦了无数话题。其中,自然是技术方面吸引无数人的讨论。而前不久纽约电影节的展映,许多知名影评人的反对,以及烂番茄的一路飘低更令人想一睹其真风采。

有人相信道听途说,有人相信眼见为实,但电影本身不会说谎。而我相信我亲眼目睹的。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他们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李安说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和忠诚的故事。

比利·林恩走下台阶那一刻开始。一段交叉剪辑,绚丽烟花到战场硝烟,一片混乱的狂呼声中夹杂着枪声,欢呼的观众人声鼎沸混杂战场上的吼叫。那种被眼前突然涌入的各种声光信息灌满,以至于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和主角一样,产生发抖的恐慌感和无力感。而安叔将林恩的脸定格在那一刻,那是一张充满微妙情绪的脸。安叔巧妙地抓取了那一瞬间。看似并激烈刺激的戏剧冲突,然而人性之矛盾、人之于现实之渺小,无不一一潜藏于影片之中。歌舞升平背后是残酷现实。比利·林恩滑落的那滴泪十分打动人心。电影中一个角色的死亡,一滴眼泪的淌落,如同敲打灵魂般,演员们素颜出镜更将这一份真实逼向顶点。对战争创伤,对战争的质疑,英雄主义,兄弟情义,战争被商业化符号化,身在局中者的无力和妥协,种种关于现代战争的母题在李安一贯的细腻抒情叙事下被有机整合到了到了一起。因此,可以毫不意外地说安叔还是那个一流的安叔,只不过将他那份匠气发挥得更加登峰造极了。

而在技术上,电影技术是一步步逼近真实。在此情境下的真实,其实它已经被偷换为人眼所看到的真实,如果得到的真实超过了人眼的限度,反而便不能被称之为真实。因此,对技术的诟病,不能算是对李安这部电影的公允评价。有声电影之初,也被众人抵触,可是后来呢?众所周知,有声电影颠覆了无声默片,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而李安的这部电影,谁能说不是开了一个电影技术上的先河呢?这也许是未来电影的一个趋向,而李安则是这个道路的先行者。

这是李安导演的一次创新尝试,新技术带来超强的代入感,而电影本身依然有着李安气质和水准,三条线路并行,故事虽然简单,心理感受和情感却依旧丰富。安叔依旧是那个安叔,一个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电影巨匠。

有人相信道听途说,有人相信眼见为实,但电影本身不会说谎。而我相信我亲眼目睹的。旅途劳累时,请静下来慢慢欣赏。“慢慢走,要欣赏啊!”

 


评论(1)
热度(32)

© 我们都是影评人 | Powered by LOFTER